|
|
|
|
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
|
2011年 1月 3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将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内河水运体系。到 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 30亿吨以上,建成 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 2000吨。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湖北、湖南、甘肃、山东等省已先后出台了内河水运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全国内河水运建设发展高潮将至。
|
【点评】
国家在推动内河水运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期。
|
|
|
|
|
|
|
|
|
|
中远 50年再起航
|
|
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成立之初是一个仅有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小型船公司。经过 50年发展,中远集团已拥有和控制各类现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年货运量超4亿吨,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 32个码头,总泊位达 157个,确立起在国际航运、物流码头和修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稳居《财富》世界 500强。
中远集团把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培育“绿色竞争力”,朝着“全球发展,和谐共赢”的世界航运领先企业和打造“百年中远”的世纪愿景前进。 |
【点评】
走过辉煌五十年,中远已成为中国远洋事业发展的旗帜与标杆;谱写百年新篇章,中远目标明确,信心满怀。
|
|
|
|
|
|
|
|
|
|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
|
|
2011年5月26日,《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到2015年,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深水泊位达到 2214个,能力适应度(港口通过能力/实际完成吞吐量)达到 1.1。内河水运方面,到“十二五”末,实现“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70%达到规划标准,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 1.3万公里。
|
【点评】
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是我国“十二五”水运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搭乘国家政策东风,我国港航建设将再上台阶。
|
|
|
|
|
|
|
|
|
|
中国船东抵制淡水河谷
|
|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际大矿商建造自有船队,并制定了庞大的船队发展计划,借此建立垄断或控制海上运输,典型代表就是巴西淡水河谷。
据了解,该公司至少投资了 81亿美元,意图组建由35艘 40万吨级矿砂船(VLOC)组成的超大型船队,并计划靠泊中国港口。
对此,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守国于 2011年 7月 18日表示明确反对。2011年以来,中国船东协会已多次上书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反对淡水河谷大规模扩张船队,特别建议主管部门否决淡水河谷 40万吨级 VLOC停靠中国港口计划。 |
【点评】
中国船东的坚定立场及努力,成为淡水河谷 2011年“无言的痛”。
|
|
|
|
|
|
|
|
|
|
绿色水运谱新篇
|
|
2011年8月10日,由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编写的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成功通过专家组评审。9月24日洋旗下18万吨级散货船“富强中国”轮在连云港港顺利接驳岸电,中国港口船舶岸基供电技术取得新突破……这些仅仅是我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打造高效绿色水运战略的一个个缩影。从 2011年年初至今,交通运输部已经召开多次工作会议,并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政策和方案,旨在推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
【点评】
有政策、有表率、有突破,在打造高效绿色水运之路上,我国港航业节奏分明,初具风范。。
|
|
|
|
|
|
|
|
|
|
“天天马士基”重磅出击
|
|
2011年9月12日,马士基航运公司宣布在亚欧航线上推出“天天马士基”服务。作为班轮业的革新创举——“天天马士基 ”一经推出,即被视为亚欧航线上的 “异类”,引发各方强烈关注。
“天天马士基 ”的主要特点是:高密度+更准点,并首次引入班轮运输的延误赔偿概念。航线频率从每周一班提高到每日一班,准班率目标直指100%,大幅高于行业 50%的平均水平。10月 24日,“天天马士基”服务正式执行。 |
【点评】
马士基推出日班新服务,必然促使亚欧航线服务“标准”提升。只是,新一轮竞合也将由此拉开序幕。从此以后,亚欧航线恐无宁日了。
|
|
|
|
|
|
|
|
|
|
上海先行试点增值税改革
|
|
2011年 10月 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从 2012年1月1日起,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11月 17日,财政部发文明确,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适用 6%的税率。
|
【点评】
呼唤已久,增值税制度改革终于向前迈出大步。上海 “先试先行 ”之后,更大变革之日,或已不远。
|
|
|
|
|
|
|
|
|
|
船公司“亏”声一片
|
|
经历 2010年短暂的“复苏”急转直下。2011年航运市场急转直下。第一季度,多家船公司爆出亏损。在随后的半年报、三季报里,亏损面愈加扩大,亏损额越加严重。全球航运市场阴霾笼罩,“亏”声一片。
|
【点评】
2011年航运业全面亏损已成定局,短期内亦无望扭转。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于航企,费思量。
|
|
|
|
|
|
|
|
|
|
十年峥嵘大跨越
|
|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入世十年来,我国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5096.51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9714.94亿美元,年均增长21.6%,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依托国际贸易发展,我国港航业在入世后释放出空前活力。以港口为例,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 22个港口进入亿吨大港行列;世界排名前 20位的亿吨大港和集装箱大港中,我国大陆分别占 12个和 9个。 |
【点评】
借力入世,我国港航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各种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包括港航业在内的我国开放型经济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
|
|
|
|
|
|
|
|
|
政策“护航”助发展
|
|
2011年,针对航运市场变化,政府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关于加强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船舶管理市场清理整顿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的公告》等政策相继出台。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年,交通运输部针对航运市场共发布各类意见、公告或通知达二十余项,涉及航运安全与管理、市场规范等多项内容。 |
【点评】
市场低迷的 2011年,政策出台速度明显加快,针对性更强,为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
|
|
|
|
|
主办单位:中国航务周刊 承办单位:中航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贸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0 SNET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以上(含)分辨率为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