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光

2012年06月27日 10:06:44点击数:   中国航务周刊及航贸网  我有话说(人参与)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的近策远谋

市场及媒体合作

请联络
13651105957

snet1998@vip.163
.com

  7月1日。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
  91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开启了民族的新纪元,华夏开始步入复兴。
  15年前的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建立了“一国两制”的新模式,国家主权由此趋于完整。
  还是1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海运集团在上海诞生。一个全球知名的大型航运企业开始了跨世纪的新航程。
  如果将中国海运集团看成是一艘巨轮,一支大船队,那么李绍德董事长就是这巨轮的船长,就是这大船队的领袖。
  在中国海运成立十五周年前夕,李绍德董事长向全体中海人发表了一篇谈话,抚今追昔,情深意切,既提出今年发展对策,更谋划未来强优方略。

                           

  初航时浪高风紧 淡定处潮平岸阔
  15年前,刚刚成立的中国海运便遭遇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严重的危机给包括航运在内的亚洲各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8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海啸,再次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
  2011年,全球航运业进入“严冬”,航运企业面临异常严峻的经营形势。
  2012年,市场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低迷,尽管在个别细分市场上出现局部反弹,但终究难掩疲弱大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不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全球货物贸易构成不利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需不振伴随着外资出逃,自身增长动力也逐步趋缓,这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乃至大宗商品运输市场都是“利空”消息。
  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负面消息不仅如此:油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以及频发的海盗活动都加大了航运主业盈利的难度。应该说,2012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
  然而,中海人始终勇敢面对压力和竞争,沉着冷静应对市场的起浮,坚持“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理念,坚持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的愿景目标不动摇,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不动摇,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和锐气,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发展推向深入,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发展成为在全球航运企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航运企业集团。
  和组建时相比,目前中国海运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是当初的6.6倍和8倍,资产负债率下降了7.2个百分点;经营船舶载重吨和箱位数分别是当初的3.9倍和107.2倍;平均载重吨位由1.8万吨增加到5.5万吨,“万吨巨轮”在中海已成为历史,一艘艘低碳环保、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船舶航行在全球的各个港口之间。
  初航时浪高风紧,淡定处潮平岸阔。如今,中国海运的一艘艘巨轮,正航行在四大洋面上,停泊在世界港口里。在朝阳里起锚,在晚霞中停泊,在风浪中航行,在鸥歌中归航。碧海连天,大海航行,中海人胜似闲庭信步;惊涛骇浪,暗礁险滩,中海人仍义无返顾!


  报国雄心因天起 兴企壮志凭海酬

  15年来,中国海运作为大型中央国企,将振兴企业、承担责任、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天职”。
  基于这种“天职”,李绍德和他带领的中海人有着天生的报国雄心和扎实的策略:抓住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党建促发展,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正确应对航运市场的大起大落,实现了运力快速增长、效益快速提升,实现了规模由小到大、经营由沿海到全球、业务由单一航运到以航运为主,多元、协调发展的转变。
  面对接踵而至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风暴、航运市场多重矛盾叠加等因素带来的严峻冲击,中国海运集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上海市的正确领导下,得以成功应对,并且在危机中实现“强身”、“健身”,加快推动集团的“三个转变”和科学发展。
  在履行天职、振兴企业的道路上,中国海运集团正继续稳步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继续推进船队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国际化视野调整船队结构,使集装箱、油轮、干散货三大船队协调发展;以国际化视野调整船型结构,发展大型化、低碳化的国际远洋船舶;以国际化视野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海外物流码头产业,完善班轮全球转运体系;以国际化视野调整资本结构,借助香港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的优势,有效开展国际资本和资产营运,实现国际化生产与资本“双轮驱动”、“产融结合”。
  2012年,中国海运集团面对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挑战,努力化危为机,保持发展。截止到今年5月底,集团船队规模为502艘/2905万载重吨,运力规模居于世界前十位,平均船龄10.8年,平均载重吨位5.8万吨,船队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转型发展、做强做优成果日益显现。在去年全球航运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集团实现整体盈利,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
  中国海运因海而生,凭海而兴。

  聚众星珠联璧合 走出去海阔天空
  从2011年1月“中海之星”14000箱大船的诞生,到“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星号”的渐次下水,中海“八星连珠”的大船队战略逐步且快速实现。这标志着,中海集团驶入大船低碳时代。
  今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期间,视察了中海洛杉矶码头,对中国海运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给予了充分肯定。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徐祖远副部长也在中国海运集团的汇报报告上批示,要支持中海走出去的战略,并在全行业贯彻实施。这对中国海运全体船岸职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在合适的时候实施了恰当的战略”,这是李绍德的心得。概括起来说就是: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全局战略。在航运市场高峰时实施“船岸联动”,到现在“航运、工业制造、物流码头金融”新的“三大板块”,平抑航运市场波动风险,增强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
  坚持船队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按照“三足鼎立”和“大船、低碳”思路进行三大船队结构调整,实施船队的瘦身、健身、强身,提升了船舶营运效益,增强了竞争力。
  坚持“大客户、大合作”的经营战略。从2004年开始,特别是在2006-2008年航运市场相对高位时,集团如同市场低迷时大举扩张运力一样,坚决推进和扩大这一战略,实施反周期运作,积极把握国货国运、国油国运机遇,推进同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大客户合资合作,降低了市场波动风险;同时加强和银行的合作,推动“产融结合”,促进“双轮驱动”,使集团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国际化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集团从成立开始便着眼全球化的市场和竞争格局,坚定不移地落实“走出去”战略,既积极推进海外网点建设、海外投资、海外合资合作,又积极“走出企业、走出传统”,以思维创新带动管理、营销等创新,在与国内外同行中的先进企业竞争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坚持精细化的管理战略。在集团快速发展、规模快速扩张时,及时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连续多年,坚持每年突出抓一两个重点,坚持开展“对标”,使集团的成本管理、信息化、风险防范等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避免因管理短板而增加快速发展中的风险,在业内也形成了中国海运“稳健、务实”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中海集团的成功,验证了两句古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百年中海创新路 世界一流铸海魂

  中海今年15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到不止百年。
  说“创新路”,有两种解释:一是“创出”一条“新路”;一是通过“创新”找到“出路”。走出企业是“创路”,走出传统是“创新”,细究之下,二者虽有差异,也算得上殊途同归。而李绍德董事长领导下的中国海运则将二者有机地统一、恰当地结合。
  如果谁一定要用一条硬指标来衡量“世界一流”,比较没有争议的恐怕就是“世界五百强”。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几乎不用更多的理由去证明为什么是“世界一流”。
  李绍德给中国海运制定的阶段目标之一,就是在“十二五”期间,成为世界五百强。
  这个前所未有的寒冬还将持续,机遇和挑战共存,风险与利益同在的情形下,李绍德要求集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思考、行动,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在危机中生存,在危机中发展,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实现集团的转型、科学发展:
  坚决杜绝小富即安,强调客观因素而自身不努力、不作为等阻碍集团改革发展的思想,传承和发扬十五年来中海人搏击市场风浪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形成激励、指引中海人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坚持和完善集团十五年快速发展和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坚持“百年中海、世界一流”的目标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策略不动摇,坚持“精细管理、稳中求进,转型发展、稳中求变”,坚持深化推动“五个转型”,危中寻机、危中见机,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的转型发展。
  按照“进入世界500强”阶段性目标和实现“新的三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大力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和拓展大客户战略;坚持结构调整,不断调整、完善“三大产业板块”,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深化精细管理和双轮驱动的新路径;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打造和谐中海、责任中海、绿色中海、诚信中海、幸福中海、平安中海。
  不断推进以建设规范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中央去年8月25日和国务院国资委今年3月22日提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将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海运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海运新的竞争力。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爱我中海、勇创一流”企业文化和“诚信四海、追求卓越”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企业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关心关爱职工,造就一支适应集团转型发展要求的一流职工队伍,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在谈到上述几项工作时,李绍德在每一段话之首都加上了两个字:“必须”。这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决心。
  十五年的征程,十五年的历练。中国海运锻炼出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秀干部职工队伍,铸就了中海人特有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勉务实的实干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务实、低调,做好自己的事,不搞形式主义;
  不怕压力、敢于胜利的竞争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不怕压力、勇于担当、敢于竞争、敢于胜利,战胜了一个个挑战;
  把握大势、以变应变的创新精神——始终根据国家要求,把握时代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脉搏,在战略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百年中海、世界一流”目标的指引下,在策略上以变应变,实施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适应不同形势下的不同情况,成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李绍德说,历经风雨十五载的中国海运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员工辛勤耕耘的硕果。
  在这位大船领袖看来,十五年的成就和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艰苦努力、做出贡献的中海人,属于包括所有战略合作伙伴在内的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中国海运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

  2012年7月1日,中海途经“15年”,对能够影响世界航运的这艘巨轮来说,这只是中途挂港小憩。未来,航程正长。
  这一天,“中国海运号”船长将下达命令:
  扬帆:百年中海、世界一流。
  目标:世界500强。
  全速前进!
 

咨询热线:13651105957

网友评论

更多相关

  • 还没有内容
查看更多
特别推荐
你需要货主数据吗?《中国进出口数据咨询平台(航贸物流版)》帮助你

[2016-01-26] 来源:中国航贸网(www.snet.com.cn) 

  如何全面地掌握特定区域的货主(进出口商)资源?如何判断新开航线的价值?如何分析货主(进出口商)的淡旺季以及采购周期?如何分析货主(进出口商)的采购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发潜在客户?

  中国航贸网(www.snet.com.cn)联合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下属企业共同研发了《中国进出口数据咨询平台(航贸物流版)》,在这里,你能第一时间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进出口货量数据及经营企业信息。

  贸易国货量一目了然——包含中国至全球200多个国家贸易数据数据更新实时全面——30类细分行业,1225种商品,每月21日即更新上月数据;各省市进出口数据,细化至特定经济区域;覆盖25条中国进出口航线货主企业信息——快速寻找目标客户信息;追踪中国进出口航线货主企业发货规律——及时掌握货主采购规律.....

  欢迎 点此 观摩并索取试用账号!(详情请恰:136511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