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航运“牵手”金融带来什么?
2012-06-28 12:06:14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昨天推出首批航运金融衍生品——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项目。作为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集中交易系统,该项目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空白,开启了航运“金融化”的先河。
航运与金融“手牵手”,这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类期货”金融产品诞生
事实上,航运“金融化”在国际上非常普遍。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页介绍,远期运费合约是一种“类期货”金融产品,也是目前国际航运市场最活跃的衍生品。此次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项目就属这类合约。
简单来说,SSEFC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船东、货主和第三方投资人可以在该平台上,对6个月内的出口集装箱运价进行交易。而此前,国内船公司的运价只是企业内部秘密,不公开透明,更不能作为期货商品来买卖。
记者了解到,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系统包括场内交易、保证金交易、双向操作、T+0、每日结算和到期现金交割等模式,其制度设计完全符合现代金融业规则。截至昨天,SSEFC已发展24位会员单位,包括商业银行、船公司和航运中介等。今后,还将发展100位国内会员和几十位国外会员。
据悉,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不仅接受企业法人开户,也可以接受“散户”入市。自然人持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即可到开户网点开户入市。张页透露,SSEFC目前推出的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产品,包括上海—欧洲、上海—美西两条航线。今后还将推中国沿海干散货中远期运价交易、国际远洋干散货中远期运价交易等。
套期保值平抑波动
中远期运价交易诞生,对航运界是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航运市场波动巨大。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航运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代表行业景气程度的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三个多月里由万点高位迅速跌破千点。参与国际航运交易的航运商、贸易商和生产商损失惨重。
而有了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平台,各方可以选择通过买入或卖出未来某个时期的航运运价,实现套期保值,以此锁定成本,规避风险。
举例来说,一船公司将集装箱货物运往美国,7月份的即期价格为每40英尺货柜2000美元。在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系统中,9月份美西航线运价合同的最新买价也是2000美元。船方为提前锁定收益,便以2000美元的单价卖出1000手,并全部成交。到9月,如果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航线运价下跌到1700美元/箱。船方以该价格买入平仓。这样,船方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成功对冲掉因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反之,贸易商如果担心集装箱运价上涨,则可先买后卖,一举锁定未来成本。
打破垄断掌握话语权
除了稳定航运市场,航运金融衍生品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去年上海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5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一,全年更有望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然而,港口的发展只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只有金融、保险、法律等软实力提升,上海港才能在国际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张页认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有必要让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互相融合,“而两者之间需要桥梁,把运价变成金融衍生品进行交易,就是创新。”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其它的交易所,在国际上,航运交易所仅有寥寥两三家。“波罗的海运价指数代表了全球的定价权。但是现在中国有了航运运价交易,也就有了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张页说,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打破了国际市场对运费定价权的垄断,提升了国内航运、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他表示,短期来看,波罗的海运价指数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但是它主要反映散货行情,而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平台反映的是集装箱行情。由于中国的出口以集装箱为主,我国航运相关企业更需要集装箱运价交易,这样有利于尽快掌握国际话语权。”
最近访客
- 暂无访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