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9日 00:00:00点击数:   中国航务周刊  我有话说(人参与)

联运当舞共运筹

市场及媒体合作

请联络
13651105957

snet1998@vip.163
.com


  

 


  

  2008中国国际物流节上,中国航务周刊组织、承办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圆桌会议作为物流全球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毫无争议的焦点。对此,费维军的解读非常具有代表性。

  第一,这次会议的时机非常好。中国的集

装箱经

 

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确实到了思考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时候。推动集装箱运输的进一步快速可持续发展,多式联运是我们必须要走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过来,这也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为中国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本次会议以“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推动绿色现代物流”为主题,非常鲜明,也非常有时代特征。我理解,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就是推进绿色现代物流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使整个物流链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降低成本、节能减排。这种结构性的效应,往往比单个技术进步产生的效应大得多。
  第三,“圆桌会议”意味着大家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踊跃参与、畅所欲言,能够共同研究和探讨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并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主题发言/主持嘉宾名单
  (按发言顺序)

  费维军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汪 鸣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钱永昌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王明志 交通运输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现祥 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EO
  郑明理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蔡张德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远货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徐秋敏 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晓东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特聘教授

  现状篇

  每一位与会者都承认,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正如钱永昌所说,随着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先进运输方式在国内全面展开,其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突破多式联运出现的若干薄弱环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海铁联运之困

  对于航运界,海铁联运和水水联运是当前探讨的主题。张晓东认为,由于水水联运受到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强劲的多式联运结构,仍将以海铁联运为主体。但当前,铁路作为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内陆骨干性支撑地位,以及集装箱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产品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存在着相称的一方面,也存在极其不相称的一方面。
  郑明理坦承:“当前,中国铁路确实感到有点气不壮。”中国铁路完成的集装箱运输量,只占其货运总量的3%。一方面,电煤、矿产、化肥等国家大宗战略物资运输,占铁路货运总量的80%以上;另一方面,铁路在集装箱港口衔接方面存在不足,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设施衔接上的原因,还受限于铁路布局。
  铁路与港口基础设施布局的不衔接,为与会者所普遍诟病。在严格意义上,中国还没有一家港口拥有海铁一体化的场站。已建成的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未能与洋山港对接,成为历史的遗憾。即使如大铲湾这样投资国际化的新建码头,在规划方面也没有为海铁联运的衔接预留发展空间。“在欧洲,这两者都是一体的,几乎没有例外。从码头前沿到铁路场站,就是场内作业,而不是短途运输。”费维军说。在莱茵河,更是几乎每座内河码头都有铁路衔接。
  中国铁路的运输密度和效率均为世界第一,但很多线路客货混行,限制了铁路效率的发挥。张晓东认为,在铁路运输的具体执行中仍存在很多不适应趋势的因素,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铁路受现阶段能力的制约非常明显,海铁联运仍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二是和地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不相适应。今年上半年,一个调查小组调研了北京市“十一五”物流规划执行情况。在北京市规划的30个物流园区中,有集装箱处理能力者不足1/10;同样是这30个园区,能实现公铁联运、有铁路进入的,竟然是零。而仅靠公路支撑疏运系统的物流园区,未来的生命力恐怕有限。因此,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正做出相应调整。这个例子说明,地方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物流规划往往不相称。
  换一个角度,可以看到海铁联运的巨大潜力。郑明理介绍,近年来,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与吨量均超过10%。今年,预计将完成发送箱370万TEU。倘若加上港口的合作,“应该再翻一倍以上”。而在连云港经阿拉山口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天津经二连浩特到德国法兰克福、大连经满洲里到莫斯科三条亚欧大陆桥上,三个国际口岸的货物年增量都在20-30%。
  张晓东估计,随着这一轮2万亿资金投入,京沪、京广、京哈这样的繁忙干线,有望在两年后实现一万多公里的客货分线。到2020年,客货分线大约可以发展为2万多公里。三五年后,在中国的东中部地区,就有可能进一步尝试铁路货运组织模式的基本变革。当前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货主的需求,未来的趋势已经着手研究,主方向就是集装箱化。王明志同样看到了铁路系统在客货运指挥协调中存在的问题。他进一步建议,未来的铁路,能否尝试运输和建设分离?当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运作剥离开来,一切将有更顺畅的解决之道。
  郑明理就此表示:“希望大家,第一,对铁路目前的状况表示理解;第二,对未来有充分的信心。”

  海河联运之微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Michel非常直接地提问:“我在中国和欧洲发现了同样的事情,公路与铁路运输在规格、重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这些不同对生产企业的物流选择有很大影响。我的问题是,在中国内陆进行多式联运,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设备?选择哪种解决办法?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是不是把内河运输也当作内贸运输的一部分?还是说,应该尝试把内陆运输的装备用于通向全世界的运输?”
  在费维军看来,这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中国内贸集装箱的发展问题。不仅事关多式联运,更事关中国的内贸集装箱运输体系应当如何把握。其二即为海河联运,特别是远洋与内河运输的连接。
  内贸运输面临着自己的困境。张晓东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交通线网结构实现了突破式增长,运量也实现了翻番式的增加,唯独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仍因种种原因处于波动性增长的状态。除了政府近两年更加重视、推出一系列举措,也希望环境保护跟上以后,能够对内河有所支撑。此外,部分沿海大港仍对转运驳船存在成见,江海联运比例有待提高。
  当前的时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集装箱走势。
  金融风暴是否会吹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前进的步伐,同样引人关注。张晓东认为,在引领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正在迎接挑战;今年的大笔投资流向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需要,使内贸增长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与此相关,越来越多的港口在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同时,对于内贸运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世界经济贸易波动的条件下,应当实现内贸和外贸两种运输体系的综合评估。

  建议篇

  依然引用钱永昌的表述:多式联运有综合性、一体性的性质,这就决定了它比其它运输方式更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与水路、公路、铁路等传统单一运输方式相比,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谋求解决问题,也因而需要更加系统化的解决方式。

  政出多门则繁

  钱永昌表示,多式联运涉及多部门、多地区、多行业,首先便受困于理念的差异。所涉各环节对多式联运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并由此形成重视程度的不同。费维军看到了“理念差异”的另一个视角。他认为,过去更多是从运输企业的角度考虑发展多式联运与综合运输,却忽略了本应从货主的物流需求角度去研究和制定政策,去做相应规范。也就是说,应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去研究多式联运的发展需求。
  思想认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统一,管理的协调却显然有更长远的路要走。对于现存的体制与政策“短板”,与会者的观点格外集中。
  徐秋敏的表述非常直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部门和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使物流体系内在的联系被人为分割,制约了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了物流服务整体协调发展,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和集约化宗旨。”
  一致性政策的缺失,与统一管理机构的缺失同样明显。郑明理非常坦率地表示:“目前,国家规划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但我觉得,真正从国家层面支持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政策并没有形成,现有政策还缺乏可操作性。我们这些企业愿意联运,我们要发挥各自优势也需要联运,但缺少真正的牵头者。部门和地域格局上的分割,确实造成了阻碍。”
  如下瓶颈同样被反复提及。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整体规模偏小,网络尚未形成,缺乏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枢纽,物流中心城市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偏弱。现代物流信息和管理技术有待完善,港口、船公司、铁路、查验单位等信息系统还未实现有效对接,没有做到数据共享,造成在各环节上的信息传递滞后,对海铁联运无缝连接也造成一定影响。物流人才和相应师资力量都有欠缺。此外,在各自的行业背景明确以后,如何打通行业界限也受到关注。当前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能否形成真正的紧密合作体?集装箱水路航线和铁路班列,又将如何进行一体化组织? 

  纲举方可目张

  为努力建成集装箱内外贸平衡的多式联运体系,即以铁路的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港口为核心,以内陆和航线的主通道为衔接的综合运输集装箱体系,与会者群策群力,畅所欲言。
  费维军将与会者的建议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类视角宏观,宜于向国家层面有所建议;一类便于操作,可供企业相互借鉴。
  成立统一协调机构。由国务院或发改委牵头,组织建立多个部门组成的多式联运协调机构。不仅包括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还应包括边检、边防部门和海关。政府积极为企业运作创造条件,积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去规范市场行为。同时建立区域间协调机构,并起到示范作用。
  研究制定外贸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设计规划,从整体上架构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综合体系。这应是有一定约束力的规划。
  研究制定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规划应研究中国内贸集装箱的总体,也就是说中国的内贸集装箱物流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发展建设,如何处理内贸箱之间的多式联运问题。同时,通过良好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建立起协调机制,如定期的、主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这样,就有可能比较及时地出台一些重大的政策指导意见,并且引入企业参与意见。
  启动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条例或者规则的立法程序,建立比较完善的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中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怎么发展,应该首先从立法上有所依据。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两项示范工程。其一是海铁联运示范工程,选择我国重要的港口和通道,示范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建议,示范海铁联运的运输组织模式,示范内陆港的运营模式,示范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二个示范工程,是建议开展海河联运。内河运输是当前几种运输方式中最薄弱的,那么,怎么样促进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在有条件的地方充分运用内河优势,提升内河运输的组织方式,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同时,也要在海港更有效地促进水水联运。
  推动以上工作,不仅要有鼓励,比如对公路疏运箱转向铁路给予奖励,还要有所约束。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就规定,港口的水水联运、水铁联运必须分别达到一定比例,否则不容许新建或扩建码头。
  企业也应积极承担自身责任。一方面,加强各运输行业间的合作协调,多沟通、多合作,建立和完善多式联运各行业参加的多边合作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在本企业积极提高经营效率,大力拓展环保型运输方式,做好集装箱多式联运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记者手记

  本次圆桌会议,在原有的两圈“圆桌座”之外,陆续塞进了三四排加座。最外一排加座蜿蜿蜒蜒,几乎掩到了会场大门。按照原来的构想,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高端讨论。闻讯而至的企业代表却守在门口,再三表示“站着听也没关系”。
  参会企业代表均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自中远集运、中海集运、中外运集运、海丰国际控股、新海丰集运、锦江航运等航运企业,中铁集运、中铁联集等铁路运输企业,烟台港集团、湛江港集团、青岛港前湾公司、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等港口企业,中海物流、远成集团、长久物流、嘉里大通、林德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等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海程邦达、宇野船舶、日一新国际、香港中旅货运等货代企业,以及大连爱丽思集团等制造企业。
  来自不同行业,站在不同视角,其所见所思必然带有自身特色。在坦率的交流中,对于当前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现状,对于其中弊端,对于发展建议,既涌现了一些高度一致的观点,也迸发了几场尖锐的交锋。最初定下的宏观基调,始终没有改变;有可能影响全局的细节,也未被参会者忽略。每个人都很清楚,论坛的目的并非“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会议成果将形成书面文件,提交给有关部门,以为决策参考。

 

 


咨询热线:13651105957

网友评论

特别推荐
你需要货主数据吗?《中国进出口数据咨询平台(航贸物流版)》帮助你

[2016-01-26] 来源:中国航贸网(www.snet.com.cn) 

  如何全面地掌握特定区域的货主(进出口商)资源?如何判断新开航线的价值?如何分析货主(进出口商)的淡旺季以及采购周期?如何分析货主(进出口商)的采购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发潜在客户?

  中国航贸网(www.snet.com.cn)联合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下属企业共同研发了《中国进出口数据咨询平台(航贸物流版)》,在这里,你能第一时间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进出口货量数据及经营企业信息。

  贸易国货量一目了然——包含中国至全球200多个国家贸易数据数据更新实时全面——30类细分行业,1225种商品,每月21日即更新上月数据;各省市进出口数据,细化至特定经济区域;覆盖25条中国进出口航线货主企业信息——快速寻找目标客户信息;追踪中国进出口航线货主企业发货规律——及时掌握货主采购规律.....

  欢迎 点此 观摩并索取试用账号!(详情请恰:13651105957)